張大千的畫歷史價值
服務(wù)項目 |
免費鑒定,收藏,古董,拍賣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藏品送拍一線可詢(missfei10)
張大千(1899年-1983年)現(xiàn)代國畫家。名正權(quán),后改作,號大千,小名季。19歲與兄張澤留學(xué)日本,
1919年,回上海拜曾熙為師,因未婚妻謝舜華去世,痛而在松江禪定寺出家,法號大千。1924年,在上海舉辦個人展覽。1929年籌辦全國美展,任千事會員。1936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張大千畫集》,徐悲鴻作序,推譽“五來一大千”。1956年,赴法國與畢卡索會見。1957年,以寫意畫《秋海棠》被紐約國際藝術(shù)學(xué)會選為世界大畫家,
張大千字畫作品拍賣價格:
1.008億成交 張大千<愛痕湖>
1965年秋,張大千與友人張目寒等游瑞士、奧地利諸國,在奧地利的風(fēng)景勝地亞琛湖畔(Aachensee),有數(shù)日之勾留。關(guān)于此行的細(xì)節(jié),張大千在翌年創(chuàng)作的另一本《愛痕湖》落款中,曾這樣寫道:“年前與藝奴漫游歐洲,從瑞士入奧國,宿愛痕湖二日,曾做此詩以戲之。”藝奴不詳何人,聽名字似是一女子。文中提到的詩,也見于《愛痕湖》的題款:“湖水悠悠漾愛痕,岸花搖影狎波翻。只容天女來修供,不遣阿難著體溫。”詩旖旎而側(cè)艷,似張大千經(jīng)歷于亞琛湖畔的,不僅有悅目的美景,也有動心的情事。張大千將“亞琛湖”譯為“愛痕湖”,或取“留情之地”的意思。
2.8050萬成交 張大千<夏日山居 立軸>
此幅張大千作于1947年的作品即是.佳左證。早于二十一歲時張大千就在上海書畫收藏家狄平子處欣賞到王蒙的作品,大為感動。其后張大千花了十多年的時間,臨摹了大量王蒙的重要畫跡,而據(jù)傅申先生考證,1937年大千即有王蒙臨本。四十年代中后期,大千更是逐一臨習(xí)過王蒙的《夏山隱居圖》、《林泉清集》、《雅宜山齋》等名跡。此圖原跡也是傳世王蒙的真跡,為上海藏家龐萊臣所收的名跡,根據(jù)大千先生在臨本上的自題,乃是在丁亥(一九四七年) 三月背臨而成。抗戰(zhàn)勝利的第二年(一九六四年) ,大千居士自成都來上海,曾與龐萊臣數(shù)數(shù)往來,龐氏曾為大千題所畫九歌圖卷及所藏董源江堤晚景及劉道士湖山清曉圖,至丁亥(一九四七年) 閏二月,又為大千題韓熙載夜宴圖。藏品一線送拍關(guān)注公眾號:古董征集與鑒賞
3.7448萬成交 張大千<天女散花 立軸>
題識:1.偶聽流鶯偶結(jié)鄰,偶從禪榻許相親。偶然一忘維摩疾,散盡天花不著身。此去年六月避暑昆明湖上戲效定庵體絕句也,漫書畫上。大千居士。2.乙亥二月擬唐人壁畫筆法作于大風(fēng)堂下。蜀人張爰。 鈐印:大風(fēng)堂、張爰私印、蜀客、蜀中張爰、大千豪發(fā)、摩登戒體題跋:每嘆飛花委暗塵,天風(fēng)飄墮去無因。為誰怨損作殘春,浪蕊浮香終易盡,倡條冶葉霎時新,畫中非幻亦非真,浣溪沙。甲申花朝偶展此畫漫題。大千居士張爰。成都桂玉橋借居。鈐印:張大千、蜀客
查看全部介紹